生物科学本科专业介绍
发布时间:2017-10-11 18:17:35

生物科学专业简介

一、专业定位

本专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和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与政策,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中学生物教育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为导向,围绕新时代“四有”好老师培养的基本要求,依托沧州师范学院“建设地方高水平师范类应用型大学”的办学定位,积极构建地方政府、高校和中学“三位一体”协同培养机制,遵循生物师范教育人才培养规律,创新了“重三基、强三能”生物教师培养模式,完善“见习—实习—研习”递进式实践教学培养途径,为区域中学生物教育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力争把本专业办成在河北省内具有较高水平并且能发挥一定影响力的应用型本科专业。

二、培养目标

专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结合我国中学生物学教育改革发展的实践和学校办学定位,根植沧州,面向河北,融入京津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师德修养、科学素养、人文素养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具备系统扎实的生物学科知识和教师教育专业知识,会教书善育人、懂教研能教改、具有创新精神和自我发展能力,能在中学从事生物学教育教学等工作的生物骨干教师。

本专业对所培养学生在毕业后5年左右的预期目标是:

1.师德高尚,乐于奉献: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热爱教育事业,具有坚定的教师专业信念和高尚的职业道德,将立德树人任务落实到教育教学活动中;做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努力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

2.学识扎实,善于施教:系统掌握生物学科基本知识,深入理解生物学科体系结构和思想方法,掌握科学研究方法,能够综合从生物学基础知识出发,从多角度、跨学科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具备扎实的教育教学理论基础、娴熟的教学基本功和良好的信息素养,能比较深入地理解和精准地把握中学生物课程标准,具有综合及灵活运用中学生物教育教学理论、方法和现代信息技术,实现高效教学的能力

3.以生为本,育人育心:具有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熟练掌握班主任工作技能,在教学艺术、班级管理、学科育人等方面具有改革创新精神,能有效组织开展各类教育教学活动,具备较强的综合育人能力。

4.终身学习,持续发展:具有终身学习和明确的专业发展规划;熟悉基础教育改革实践现状,紧跟国内外生物教育发展的前沿动态,乐于尝试借鉴先进教育理念和经验进行生物教育教学,形成反思能力和生物教研能力,为成为有见识、有能力、有社会责任感的自主学习者和中学骨干生物教师奠定坚实基础。

三、毕业要求

1.师德规范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强烈的思想认同、政治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具有良好依法执教意识,以立德树人为己任,立志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

1.1 政治信念: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同、政治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1.2 立德树人: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己任,未来能够在教育实践中实施素质教育,依据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开展教育教学工作。

1.3 职业道德:遵守中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自觉依法依规执教,树立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的理想追求。

2.教育情怀

热爱党的教育事业,理解教育工作意义,坚定教育信念,具有投身基础教育事业的意愿。具有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具有健全的人格和健康心理,能够尊重中学生的独立人格,关爱学生,富有责任心,工作细心、耐心,做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2.1 职业认同:领会中学生物教师的职业特征,认同中学生物教师职业的特点和意义,具有从教的积极情感、端正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对中学生物学教学工作积极体验。

2.2 自身修养:具有健全的人格和积极向上的精神,较强的情绪调节与自控能力,正确的生命观和生态文明观,举止文明礼貌,语言规范健康,具有人文底蕴、科学探究精神和审美能力。

2.3 关爱学生:树立学生为本意识,尊重学生人格,公正平等对待每一名学生,对学生有爱心、责任心,对工作耐心、细心,做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3.学科素养

掌握生物学科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认识生物学与其他学科知识的逻辑关联,能够基于本学科和相关学科知识和理论,解决教学及研究中遇到的问题。能够根据生物科学实验基本原理,熟练进行生物学相关实验操作。在教学和社会实践中,综合运用生物学专业知识和学习科学知识,初步分析和解决社会生活中的问题。

3.1 学科知识:掌握生物学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具有一定的探究性学习的能力。

3.2 学科关联:了解生物学发展史、前沿理论、应用前景和发展动态,了解与生物学相关的其它自然科学知识、现代科技知识及交叉学科知识。

3.3 学科技能:具备生物实验基本操作技能和一定的实验设计能力;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科研信息的方法和能力。

3.4 学科实践:在教学和社会实践中,综合运用生物学专业知识和学习科学知识,初步分析和解决社会生活中的问题。

4.教学能力

在生物学教育实践中,能够依据中学生物学课程标准,结合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生物学科认知特点,运用生物学科教学知识和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设计、实施和评价,获得教学体验,具备生物教学基本技能,具有初步的生物教学能力和一定的生物教学研究能力。

4.1 教学基础: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生物学教学论和现代教育技术等教育教学理论与方法,具备从事中学生物学教学工作的良好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

4.2 教学实践:能够依据中学生物学课程标准,针对中学生身心发展和生物学科认知特点,运用生物学及相关学科知识和信息技术设计教学和组织实施,通过教育见习、教育实习、教育研习积极的教学实践体验,具备初步的教学能力。

4.3 教研能力:能够在教育实践中,运用课堂观察、经验总结、访谈调查、文献研读等研究方法进行初步的生物教学研究活动,具有初步撰写教育教学研究论文的能力。

5.班级指导

具有德育为先的育人理念,了解中学德育原理与方法;具备班级建设与管理的基本知识与能力,能够参与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营造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具有班主任工作的积极体验;参与组织、指导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教育活动。

5.1 德育为先理念:树立德育为先的育人理念,明白中学德育原理与方法。

5.2 班级管理方法:领会班级组织、建设与管理的工作规律与基本方法。

5.3 班主任体验:具有班主任工作实践积极体验,参与组织、指导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教育活动。

6.综合育人

了解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养成教育规律,初步掌握综合育人路径和方法,具有全程育人、立体育人的意识;理解生物学的综合育人价值,运用生命观念育人,自觉在生物学科教学中进行育人活动;了解学校文化和教育活动的育人内涵和方法,能通过组织主题教育、社团活动和课外活动以及与生物学相关的社会热点宣传,对学生进行有效教育和引导。

6.1 育人意识:领会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养成教育规律,具备全程育人、立体育人意识。

6.2 学科育人:领会生物学科的育人价值,能够在生物学教学实践中将生物学知识学习、能力发展和品德养成有机结合,全面理解结构与功能观、进化与适应观、稳态与平衡观等重要生命观念。

6.3 实践育人:了解学校文化建设和教育活动的育人内涵和方法,积极参与组织主题教育活动、社团活动、志愿服务活动等,能够开展与生物学相关的社会热点宣传活动。

7.学会反思

具有终身学习与专业发展意识。了解国内外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动态,能够适应时代和教育发展需求,进行学习和职业生涯规划。初步掌握反思方法和技能,具有一定创新意识,运用批判性思维方法,学会分析和解决教育教学问题。

7.1 理念引领:了解国内外教育思想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前沿动态,吸收先进教育理念。

7.2 终身学习:具有终身学习意识和专业发展意识,能根据自身情况科学制定学习计划和发展规划。

7.3 反思创新:具有批判思维和创新意识,善于在教育教学中总结反思,不断提高教学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

8.沟通合作

具有良好沟通能力,能够运用信息技术拓宽师生、家校沟通交流的渠道和途径。具有团队协作的精神,能够认识学习共同体的意义,具有小组互助和合作学习体验。

8.1 沟通交流:具备良好的沟通交流能力,阅读理解能力、语言与文字表达能力、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能够在教育实践、社会实践中与学生、同事、同行、专家等进行有效沟通交流。

8.2 团队协作:具有团队意识与协作精神,理解学习共同体的作用,具有小组互助、合作学习能力。

四、学制、学分与学位

基本学制为4年,学生可根据自身情况在3-6年内完成学业。

本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必须修满本培养方案所规定的168.5学分方能毕业。其中必修课152.5学分,选修课16学分。

符合国家学位规定和沧州师范学院学位授予条件者,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五、主要课程

   动物学、植物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生态学、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教师口语、课堂教学技能训练、中学生物学教学论、人体及动物生理学等。

六、主要实践教学环节

入学教育及军训、教育见习、教育实习、教育研习、毕业论文(设计)、劳动教育等。

专业核心实验课程:动物学实验、植物学实验、微生物学实验、生物化学实验、遗传学实验、细胞生物学实验、生态学实验等。


版权所有 沧州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