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专栏|每周一鸟:水雉
发布时间:2024-03-18 10:28:07

科普专栏|每周一鸟:水雉

水雉

水雉(学名:Hydrophasianus chirurgus) 是鸻形目水雉科水雉属的鸟类。分布于亚洲南部、东南部和东部。在中国,主要分布于长江流域及东南沿海。河北衡水湖和白洋淀偶见。该物种是河北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形态特征

体长25~58cm。虹膜暗褐色。嘴铅灰色。脚灰绿色,趾爪甚长。夏羽:头、颏、喉至上胸白色。枕部黑色。后颈金黄色,边缘镶黑色细线。翅白色,仅初级飞羽末端黑色,翅角有一弯曲的距。黑色的中央尾羽特别延长。背和胸以下黑褐色。冬羽:背部绿褐色至灰褐色。下体白色,胸部具黑褐色宽阔横带。尾羽较短。

幼鸟:似成鸟冬羽,但虹膜黄色。头上红褐色,后颈非黄色。

生活习性

栖息于富有挺水植物和浮叶植物的淡水湖泊、池塘和沼泽水域。常在浮叶植物如莲、芡实、菱的叶片上行走和取食,也善于游泳和潜水。单独或成小群活动,冬季有时亦集成大群。鸣叫似猫的“喵喵”声。水雉每年的四月末进入繁殖季节。

食性:以昆虫、虾、软体动物、甲壳类等小型无脊椎动物和水生植物为食。

迁徙:留鸟或夏候鸟。云南和南部沿海、香港、台湾为留鸟,较北地区为夏候鸟,春季于3月末至4月上旬迁到北部繁殖地,秋季于9月末至10月上旬迁离繁殖地。

繁殖方式

繁殖期4-9月。一雌多雄制,雌鸟常为争偶而殴斗。巢较小而薄,呈盘状,主要由干草叶和草茎构成。每窝产卵4枚,卵为梨形,颜色变化较大,有绿褐色、黄铜色、橄榄褐色到深紫栗色、极富光泽,孵卵由雄鸟承担,在一个繁殖季节雌鸟有时可产卵10窝以上,分别由不同的雄鸟孵化,卵化期26天。孵化22-26天后,雏鸟自行破壳而出。水雉雏鸟为早成鸟,出生后半小时左右即可行走,跟在亲鸟(雄鸟)后面进行觅食活动,不必亲鸟喂食。

种群现状

水雉在中国分布范围正在逐渐缩小。台湾历史上曾广为分布,现已不足百只;安徽百荡湖、湖南洞庭湖等也只有零星发现。现中国的数量已非常稀有, 中国大陆最大的水雉种群在广东肇庆鼎湖区。

保护级别

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版权所有 沧州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