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专栏 | 每周一鸟:暴风鹱
暴风鹱
暴风鹱(学名:Fulmarus glacialis( Linnaeus)):为鹱[hù]形目鹱科下的一种中型海鸟,共有3个亚种。分布于北太平洋、北大西洋和北极海,我国仅偶见于东北沿海,是稀有冬候鸟。
形态特征
暴风鹱雌雄相似。嘴侧扁,长度中等,上嘴先端向下弯曲成钩状,较锐利,嘴由数枚角质片构成,其间界限明显。鼻孔呈管状,较长,左右鼻管连成一体,但中间有隔,鼻管沿嘴峰中线位于上嘴基部。两翅宽而长,先端较尖。尾较圆,中等长度。脚短而强壮,跗蹠侧扁,前后缘较锐,被网状鳞,跗蹠长度稍较中趾为短。趾较细,外趾几和中趾等长,后趾存在,但较短,前3趾间具全蹼。爪窄而锐利身上羽毛厚密而硬,仅在下体较软。
生活习性
暴风鹱通常白天黑夜毫不疲倦地在海洋上空飞翔,时而紧贴海面上空快速地振翅飞翔,时而两翅一动不动地在汹涌的海浪上面低空滑翔。飞行极为轻快而灵活,在任何气候条件下都能在海面波浪间穿飞,飞翔时两脚向后伸直。累了则栖于海面随波逐流,或将头、嘴插在翅下睡觉。游泳能力极强,在水中身体几乎是漂浮在水面。喜集群。
食性:主要以各种小型鱼类、鱼卵、软体动物、甲壳类以及其他海洋无脊椎动物为食,也吃腐肉、鲸和鱼的内脏和其他死的动物或内脏,甚至吃鲸和其他大的哺乳动物的粪便,繁殖季节也吃少量植物。
迁徙:暴风鹱属迁徙性鸟类。春季于4-5月迁徙到北部繁殖地,9-10月离开繁殖地往南部海域迁徙。
繁殖方式
繁殖于北部海洋中大小岛屿和海岸上,到达繁殖地时已基本成对,亦有在到达繁殖地后才成对。繁殖期5-8月,5月初至中旬产卵,卵多为卵圆形,少有呈尖卵圆形的;白色,具红褐色斑。雌雄亲鸟轮流孵卵,雏鸟晚成性,雌雄亲鸟共同育雏。
种群现状
该物种分布范围广,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种群数量趋势稳定,因此被评价为无生存危机的物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