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专栏 | 每周一鸟:短尾信天翁
发布时间:2024-04-07 10:20:02

科普专栏 | 每周一鸟:短尾信天翁

短尾信天翁(学名:Diomedea albatrusPallas)短尾信天翁是鹱形目信天翁科信天翁属鸟类,又称海燕。它主要繁殖在我国澎湖列岛、钓鱼台列岛和日本南部海面的小笠原群岛等有限区域,由于火山爆发和人们大肆捕获,致使数量日趋减少。

形态结构

大型海鸟,体长94~95㎝。身体白色,头和颈缀有黄色,初级飞羽和尾尖端黑褐色,嘴粉红色,脚暗色。体羽白色,头顶、枕和后颈缀有皮黄色;最长的肩羽、翅和尾端黑褐色。翅小覆羽呈黑白斑杂状,翅肩附近有一大的白斑;初级飞羽和尾羽羽轴黄白色,尾下覆羽和腋羽纯白色。虹膜暗褐色,嘴黄色,脚蓝灰色,蹼黑色。

幼鸟羽色变化较大。第一年幼鸟体羽为暗褐色,下体较淡,上体缀有一点棕色,头和颈部缀有黑色,初级飞羽羽轴黄色,虹膜暗褐色、嘴黄色。第二年幼鸟体羽仍为暗褐色,但前额和眼下变为白色,下体灰色并缀有白色胸和次级飞羽内哃具窄的白色羽缘。第三年幼鸟基本上仍为暗褐色,但在额、眼先、眉、两颊已缀有大量白色,下背和尾上覆羽已出现白色斑点,内侧次级飞羽和它们的覆羽已全变为白色,下体白色,两胁缀有灰色。第四年幼鸟已基本变为白色,但仍有一些暗褐色存在于上体。

生境与习性

栖息和活动于海洋、近海岛屿和沿海地带,繁殖期多栖息在偏僻而孤立的海洋中的岛屿岩石上。常单只或成对活动,在冬季或在食物特别丰富的地方亦集成小群。善飞行,除繁殖期外常在海洋上空飞翔,栖息于海面,但不潜水。在海面起飞时需靠两翅的急剧拍打才能离开水面,在陆地上则根本不能起飞,常常需爬到悬岩或高处再往下飞起。性孤独而安静,除繁殖期外一般不鸣叫。

食性:主要以栖息于水表层的小形软体动物和其他无脊椎动物及小鱼为食,也觅食从船上扔下的食物,特别是捕鲸船和渔船扔掉的废物,觅食活动主要在水面进行。雏鸟的食物主要为成鸟已吞下后又反出的已初步消化的食物。

迁徙:留居性鸟类,终年留居亚洲西太平洋及其岛屿,非繁殖期偶尔也游荡到东太平洋加利福尼亚,往北到阿拉斯加、白令海和堪察加半岛附近海域。

繁殖方式

繁殖于亚洲西太平洋沿海和近海岛屿,常成对集中在一起营群巢。巢多置于海岛地上,由枯草、苔藓和泥土构成,可以多年使用,每年繁殖前雌雄亲鸟均要进行修理和补充,因此随着巢使用的年限的增加而变得越来越庞大。繁殖期10~12月。每窝产卵1枚,卵壳粗糙,白色,有的具赭红色斑;孵卵由雌雄亲鸟轮流承担。

种群现状

短尾信天翁种群数量稀少,繁殖分布区域狭窄,已被列入世界濒危动物红皮书(King1981)和世界濒危鸟类名录(Collan and Andrew 1988),我国亦将它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作为一类动物保护。


版权所有 沧州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