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专栏|每周一鸟:角䴙䴘
发布时间:2024-01-05 09:35:40

科普专栏|每周一鸟:角䴙䴘

角䴙䴘

角䴙䴘(piti)【学名:Podiceps auritus(Linnaeus)】为䴙䴘科䴙䴘属的鸟类。中型游禽。在我国繁殖于新疆天山西部,见于东北(哈尔滨和旅顺)、河北、河南、山东,冬迁长江下游,福建和台湾。

形态结构

中型游禽,体长31~39cm, 体重最大可达0.5kg左右。嘴直而尖,黑色,尖端黄白色。

夏羽头、后颈和背黑色:前颈、 颈侧、胸和体侧栗红色;眼红色,下嘴基部到眼有一淡色纹, 两只眼后各有一簇橙黄色饰羽, 好似头上的两只“角”,极为醒目。

冬羽头顶,后颈和背黑褐色:颏、喉、 前颈、下体和体侧白色,具白色翼镜, 飞翔时极明显,野外容易识别。

生活环境与习性

角䴙䴘繁殖期间栖息在不同大小的内陆湖泊、 水塘和开阔和沼泽地带,尤其是富有挺水植的水域,也见在有隐蔽的溪流;非繁殖期间主要栖息在沿海近海水面、海湾、 河口及海岸附近之湖泊、水塘和沼泽地带。

食性:主要以各种小型鱼类、水生昆虫、 昆虫幼虫、甲壳类、软体动物、蛙、蝌蚪等水生动物为食,也吃少量植物种子、草子和水生植物。觅食方式主要通过潜水且多在白天活动,尤其清晨和下午较频繁。

迁徙:春季于4月初至4月末开始北迁, 秋季于10月末至11月初开始迁来我国越冬地。迁徙缓慢,主要沿海岸和河流进行。常成对或成小群迁徙,偶见单只迁徙。

繁殖方式

繁殖期5~8月。营巢于开阔苔原和森林中的大小湖泊和水塘中,尤喜富有水生植物的湖泊,也在有隐蔽的溪流岸边营巢。常成单对繁殖, 在大的湖泊中也偶见有成小群在一起繁殖的。巢多属浮巢, 常置于紧靠岸边的水生植物丛中, 多由水生植物堆集而成。每窝产卵4~5枚,偶见3~6枚,在北欧和北美甚至有多至8枚或9-10枚的。雌雄鸟轮流孵卵, 主要以雌鸟为主,孵化期20~25天。

种群现状

在我国不普遍,种群数量稀少,在国外的种群数量亦不理想。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1988年角䴙䴘被列入《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

版权所有 沧州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