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专栏|每周一鸟:白嘴潜鸟
发布时间:2023-12-04 16:41:12

科普专栏|每周一鸟:白嘴潜鸟

白嘴潜鸟

白嘴潜鸟(学名: Gavia adamsii (G. R. Gray))又名黄嘴潜鸟,为潜鸟目潜鸟科下的大型水禽,分布于俄罗斯北部大部分地区及周围半岛,美国、加拿大、波罗的海、意大利、朝鲜、日本、中国辽东半岛和福建均有分布。被我国列入《中国物种红色名录》。

冬羽

形态结构

大型水禽,体长75~100cm,嘴粗厚而向上翘、黄白色,颈较粗,前额明显隆起。夏羽:头和颈黑色,具蓝色金属光泽,下喉有小的白色斑点组成的白色的横带;前颈至颈侧有一条宽的白色横带,在前颈中部断开,极为醒目;上体黑色,具显著的方块型白斑。冬羽:上体灰褐色,前颈白色,与后颈灰褐色界限不明显;眼周白色

幼鸟似成鸟冬羽。但上体较淡,背、肩和翅覆羽具淡灰白色羽缘,在背部形成明显的白斑。虹膜红褐色,嘴黄白色,跗蹠褐色。


夏羽

生活习性

繁殖期主要栖息在北极苔原沿海附近的湖泊与河口地区,出现在西伯利亚东北部的山区湖泊与河流中:秋季迁徙期间和冬季,则主要栖息在沿海和近海岛屿的附近海面上,有时也出现在河口地区。常成对或成小群,偶尔亦有单只活动在较大的湖泊和海上。在水中身体下沉较深,飞行时头颈向前伸直,两脚伸出尾后。飞行速度快,但从水面起飞困难,需要助跑。叫声高而粗。

食性:主要以鱼类为食,也吃水生昆虫、甲壳类、软体动物和其他无脊椎动物。觅食方式通过潜水,通常在苔原湖泊和海上觅食。

繁殖方式

繁殖期6-8月,繁殖于北极和亚北极苔原和苔原森林地带。营巢于苔原湖泊岸边,巢由枯草堆积而成,简陋。每窝产卵1-2枚,通常2枚。卵褐色、具小的暗褐色斑。春季迁徙于4~5月,5月末6月初到达繁殖地,秋季于9~10月迁徙,10-11月到达越冬地。

种群现状

我国仅偶见于辽东半岛和福建,在整个亚洲和俄罗斯远东亦很少见。数量很少,近几十年来很少见有报道,是罕见冬候鸟。

气候变化可能成为该物种未来的威胁,而其种群相对较低的繁殖率和特殊的栖息地需求也是其种群威胁的部分因素。相关学者正在出台相关有效保护措施。                      

版权所有 沧州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