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的人生哲学?如何面对压力
发布时间:2013-06-16 18:22:59

赢的人生哲学如何面对压力

 

每当工作劳累,影响心绪时,我就想起“乱世佳人”这部电影里的郝思嘉,她经历了天翻地覆的战乱流离之后,倚在暂时栖身的门边,幽然说道:“明天再想吧!

明天的情况会不会好转呢?没有人知道。但是,至少现在我要休息一会儿。好像夜幕低垂,大家都该回家休息了。西齐弗把巨石推到山顶时,眼望着巨石又轰轰隆隆滚回山脚,他必须走下山去,继续推石头。但是,在下山的片刻,肩上总是轻盈的。我们在进入梦乡时,不也觉得心怀感激,暂时可以安歇了吗?

压力是不会因为睡眠而消失的。西齐弗的巨石总是等在山脚下,我们的工作与职责也将随着朝阳升起而迎向我们。于是,问题不再是工作多不多,职责重不重,而是我对工作与职责“应该抱着什么态度”。

首先,不要为衣食而过度烦恼。我常常想到耶稣的一句话:“你们不要忧虑吃什么穿什么,生命不是胜于饮食吗?身体不是胜于衣服吗?”饮食只要够用就好,衣服只要简单就好,这些不值得我们费心劳神,更不值得我们为了满足衣食之需而不择手段。

女儿有挑食的毛病,她曾经迷惑地望着我说:“为什么你吃任何东西都津津有味?”我想了想,说:“大概因为我肚子饿吧!”朋友们都知道我能吃能喝,我在美国念书时,思乡心切,还为台北餐厅的两道菜打过满分,一是“九转肥肠”,一是“豆豉鲳鱼”。由此可见我的要求标准并不高。坦白说,现在我最怕的事情之一,即是请客吃饭,连这种美好的事也成了压力,生活岂不乏味?

更乏味的还在后头。有时觉得自己逐渐丧失交朋友的能力。维系老朋友已经时不我予,认识新朋友更是力不从心。一年到头不知忙些什么,翻开手边的电话本与名片盒,每个朋友原都可以相知得更深,相谈得更欢,现在却只能在心中默默祝祷平安如意。

一个人所能把握的是什么?一个人要得到多少才会满足?美国的统计指出,有钱人家的子女特别容易对人生感到厌烦,同时富人自杀比例也远远高于穷人。得到的多,似乎失去的也多。生命难道是一个奥秘,自己耕耘的才能收获,自己付出的才可得到?若是如此,成功人生的秘诀就在认清:我要耕耘什么以及我该如何付出?

 “耕耘”二字对于像我这样教书的人来说,是十分鲜明的比喻。如果学生的心灵是纯朴的田野,我要撒下什么种子?我能帮助他们成长吗?或者,我只能像个农夫,望天求雨,诉诸造化的神奇力量?教书之外的工作又何尝不是如此?当我用尽心力完成一件工作时,长官与同事的评价不是我可以预期的。成败之间,充满无穷变数。因此,每当看到一个人认真工作,我就会肃然起敬。如果他还能快快乐乐,我就不免欣赏赞叹,有时还感动得眼眶湿润,好像亲眼见到不可思议的奇迹发生。

耕耘的时候,何必念着收获;付出的时候,也不必奢望得到。我们当然不宜玩弄文字游戏,说什么“耕耘即是收获”,“付出就是得到”之类的格言。不过,我愈来愈觉得真切的是:如果把焦点由外在的成就,转回内在的心灵,经常反省自己是否“心安”“自得”“喜悦”,然后一切的耕耘与付出,亦即工作与职责,就不再是世俗所谓的成功与失败可以界定的。

面对压力的上策,似乎即是坚定自己的态度;接受它,但是不受它影响。贯穿其间的则是清醒的心智。有些人认为清醒是痛苦之源,不如迷迷糊糊反而快乐。但是,迷糊会带来快乐吗?迷糊的快乐实在不如清醒的痛苦,因为后者随时可能转化为清醒的快乐。问题是:清醒可能快乐吗?如果清醒不能引发快乐,人生注定是一场悲剧。我认为:人生可以成为悲剧,也可以成为喜剧,完全操之于己。

 

 

版权所有 沧州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